长沙简牍博物馆见证、守护、传承简牍的故事——读取楚汉文化的千年“存储卡”


        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92号,隐匿着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宝库——长沙简牍博物馆。这座博物馆,自2007年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,便以其独特的魅力,见证、守护并传承着简牍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。它如同一座尘封岁月的古代图书馆,等待着后人拾起、释读,探寻中华文明的来路。



一、简牍:尘封的岁月与历史的见证


       简牍,作为先秦至魏晋时期的主要文字载体,它们蕴藏着跨越千年的中华文明密码,沉淀着一个民族治国理政的智慧,也讲述着属于普通百姓的人间烟火。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内,馆藏简牍数量超过10万枚,约占全国出土简牍总数的三分之一。这些简牍,如同一部部尘封的历史书籍,等待着我们去解读、去聆听。


      走进博物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形制的简牍文物。细长的户籍简、长方形的司法文书牍、大木简……它们构建起三国史尤其是孙吴历史的立体图景。其中,一枚写着“弟子黄朝再拜 问起居 长沙益阳字元宝”的名刺简,仿佛让我们穿越回那个书信往来的时代,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。而名为“嘉禾吏民田家莂”的大木简,则记录了百姓向官府缴纳米、钱、布等赋税的情况,更是一份“三国”版合同,体现了古代的契约精神。




二、守护:科技与人文的双重保障


      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守护者们,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,为这些珍贵的文物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。在博物馆地下一层的简牍一库库房里,文物保管员们每天都要对简牍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维护。他们确保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最适宜的状态,以防止简牍发生霉变或损坏。


       同时,对于那些出土时含水率高达500%以上的“饱水简牍”,博物馆的研究保管部和修复师们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。他们经过一系列的保护流程,才让一枚枚简牍从糊满泥土、通体发黑、糟朽脆弱的状态恢复到具有足够强度支撑、文字墨迹可辨别释读的程度。这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工作,但正是有了这些守护者的付出,我们才得以窥见千年前的历史风貌。




三、传承:让简牍文化焕发新生


       长沙简牍博物馆不仅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物,更致力于将简牍文化传承下去。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展览、讲座和互动活动,让更多的人了解简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特别是简牍文化系列课程,已经深入校园超过700场次,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简牍文化的魅力。


          此外,博物馆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对简牍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展示。通过红外释读仪等高科技设备,观众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简牍上的文字墨迹和细微之处。这种科技与人文的结合,不仅让简牍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,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。


四、结语:简牍不简,冷门不冷


        长沙简牍博物馆用其丰富的馆藏和专业的守护与传承工作,向我们展示了简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。这些简牍不仅记录了千年的历史变迁,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智慧。如今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简牍文化,这门曾经被视为“冷门绝学”的学问也逐渐变得热门起来。


       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沙简牍博物馆,去聆听那些尘封的岁月所讲述的故事吧!在这里,每一枚简牍都是通往历史细微处的钥匙,每一份记忆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。


图①:长沙简牍博物馆展陈三国时期赋税简。


图②:工作人员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沙铜官窑基地清洗简牍。


图③:孩子们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参与社会教育活动“探秘简牍的清洗与保护”。


以下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


点赞(66)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返回
顶部
0.048748s